top of page

Typhonium blumei Nicolson & Sivad.
土半夏
天南星科(Araceae)
土半夏屬(Typhonium)
根
由莖頸部生長1~4cm的黃白色纖維狀鬚根。
莖
近球形塊莖,上面有散生疣凸狀芽眼。塊莖褐色、具環節、可長出鬚根和葉。
葉
葉片呈心形或戟形、叢生。與農具的犁頭極為相似,又稱犁頭草。
營養器官
花
深紫紅色、佛焰花序。雌花序圓錐形、附屬器具強烈的糞臭、花期5~7月。
果實
漿果、卵圓形、極小。
種子
種子包裹在果肉中,果實成熟後,會吸引動物或其他生物食用。種子經過動物消化並隨排泄物排出,從而擴散到不同的地點。
繁殖器官
分布與傳播
分布於日本、中國、印度半島、馬來西亞、婆羅洲。台灣則常見於海拔1200m以下草地、農田、林下、石縫中潮濕處之多年生草本。
花朵具特殊氣味(糞臭)可吸引昆蟲前來傳粉。而種子可經由動物食用再透過其糞便傳播。
用途
-
水耕或盆栽種植作為觀賞植物。
-
塊莖食用可解毒化痰。其他部位因植物本身有毒所以以外用為主,可消腫止痛、解蛇毒。
照片(2024/12/9 苗栗縣後龍鎮)

陳昱杰攝

陳昱杰攝

陳昱杰攝

陳昱杰攝

陳昱杰攝
bottom of page